文化
作者丨经纬创投
来源丨经纬创投(matrixpartnerschina)
正式开始阅读之前,先来一组小测试:
✎ 同事提出一个新项目,看起来很有前景,但是是你不太了解的领域。你会:
A.没有十足的把握,还是不要轻易尝试的好
B.机不可失时不再来,边尝试边学习
✎ 马上要向领导汇报工作了,发现给领导的报告中有一个错别字,你会:
A.虽然会迟到一分钟,但是还是要重新打印一份
B.不影响阅读,就用这份吧
✎ 下笔前想写一篇非常好的文章,快要交稿了还没想出完美的开头,你会:
A.哪怕拖稿,我也想出一个精彩的开头才行
B.先下笔尽量写,至少先达到基本标准
✎ 交给下属的任务始终不能让我满意,改了三四次仍有细节不妥,临近下班,你会:
A.让下属继续改,改到天衣无缝为止
B.算了,小瑕疵,也没什么影响
如果你几乎都选A,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。很多时候,“完美主义”代表高标准、高要求,它经常作为成功者的标配出现,或者成为面试场上需要自陈缺点时的标准回答,非常得体且暗含着精益求精的优点。
但实际上,对完美的追求和对失误的零容忍,有时候也会变成通往成功路上的阻碍,而且让人经常处于焦虑和紧绷的状态中,很难快乐起来。
伏尔泰说过:“‘完美’是美好的敌人。”这个世界,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完美本身,而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圆满。如果完美成为你前行的负累,则需要警醒和审视。
被完美主义“控制”的你,真的明白完美主义吗?
1
什么是完美主义?
Tal Ben-shahar教授在哈佛幸福公开课上给完美主义下过一个定义:“完美主义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。”
“失能性恐惧”是一种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裹足不前的恐惧,对失败的害怕是人性,但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就是问题。
完美主义者认为事情是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的,也觉得自己应该做到尽善尽美,任何的失误都是个人能力不足的体现,因此失败是可怕的。为了达到完美,标准拉高几寸是应该的,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在所不惜。
在面对目标时,完美主义者的认知基模是直线基模,也就是说,达到目的最完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沿直线从起点到终点,偏离这条直线或者在某一段重复来回都是不完美的,即使到了终点,也算不上成功。
结合心理学科普媒体KnowYourself的总结,我们梳理出了“完美主义”的12条特征:
● 自我价值源于成就
● 决不允许错误的出现
● 拒绝做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
● 不懂得放手,直到做到“完美”为止
● 于你而言,世间所有努力的结果,就只有成功或者失败,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的“已经做得足够好了”的中间状态
● 对于成就,也不想庆祝,总觉得自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
● 对任何人都充满戒备心,总觉得别人在批评自己
● 对其他人也有很高的要求,身边的人也都觉得你很挑剔
● 认为求助是无能的体现
● 反复思考自己的弱点、缺陷和失败
● 尽管知道力求完美要付出代价,但仍然觉得这是成功所必须付出的
●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掩饰自己的“不完美”,同时也觉得自己有大量的不完美
2
追求完美的代价
完美主义者应该比任何人都知道,到达完美的过程有多艰难,却把这些艰难看作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。想法是励志的,可后果等同于以薪救火。
因为问题在于,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完美,把追求完美的信念当成屠龙的利刃,最后会发现它就是恶龙本身。
1)只能感受到暂时性的轻松
完美主义者只有在达到目的的那一刻才能感到轻松,而人生的目标是无穷无尽的。考上好大学,找到好工作,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,升职加薪,成为合伙人,找到好伴侣,结婚,养育孩子……
因为对完美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,所以只有在达到目标与开始新任务的间隙里,他们才能得到短暂放松。
然而,走向目标的过程才占据了人生中的大部分,卓越的人会把失败看成是垫脚石和学习经历,甚至在失败中也能发现成功的机会。因此卓越的人能够关注过程中的体验,并从中获得满足感。
2)难以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
完美主义者的准则是做出绝对的最佳选择,在找到最佳选择前,他们不愿采取任何措施。但是最佳选择并不总是明显的,很多时候,我们只有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,通过逐步修正才能走到最佳道路上。
一方面,完美主义者借拖延来避免失败。由于完美主义者将自我价值与成就联系起来,因此失败会带来自我价值的否定。当完美主义者觉得没有把握做出最好的成果时,就会拖延或者干脆不做来避免面对失败。此时拖延就成了掩盖能力不足的借口。
另一方面,完美主义者总是会反复纠结于哪怕是微小的错误,这会造成他们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停滞脚步,难以向前。结果如丘吉尔所说:“完美使人瘫痪。”
3)伤害人际关系
在争论和讨论中,完美主义者通常都具有自卫性,对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表现得较为敏感,因为批评就意味着不完美。这一点在亲密关系中更为明显,对于另一半的意见或看法,他们总觉得对方是带有攻击性的,因此表现出防备,甚至疏离伴侣来避免不完美的暴露。
同时,完美主义者也会以高标准要求身边的人,对方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,他们就会感到失望,进而指责对方,导致双方都对这段关系感到不满和疲惫。
4)陷入负面情绪
完美主义者既担心犯错和失败,又会在犯错或失败之后反复回想并不断自责,因此他们很容易陷入焦虑、自我怀疑甚至抑郁的情绪之中。
3
完美主义的来源
完美主义会造成人的巨大内耗,但它并非是无法改变的。刚出生的我们并不知道堆积木要合在一起才算好,不知道堆好了还要比速度,不知道这个积木之外还有更复杂的积木。
改变的第一步,就是要知道我们是如何从堆积木就能快乐的人生,走向要堆好最复杂的积木才能快乐起来的人生。
1)严苛的家庭氛围
完美主义的形成和严苛的家庭氛围有紧密的关系。一方面,家庭中父母自我要求过高会形成一种氛围:犯错是不被允许的。另一方面,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,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自己非常优秀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过度保护,也就是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,“高度侵入式”(intrusive)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将孩子塑造成为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。
那些所谓“侵入式”的家长们在实验的拼图游戏过程中,更经常纠正孩子的错误,甚至直接帮助孩子完成拼图,而他们的孩子则在三年后的跟踪研究中,表现出更多的自责、低自尊,觉得自己不够完美,对错误无法容忍。
2)无处不在的社会标准
我们在电视上、杂志上看到的明星都是十分完美的存在,她们皮肤像鸡蛋白,从不长痘痘,生完孩子也立刻恢复苗条,永远神采奕奕。而后,网络把人与人连接起来,我们轻易就能看到世界上到处都是高颜值、高学历、高收入的人,话语权和聚光灯也都集中在他们手里。
面对这样的参照系,我们只有不断上知乎提问“如何在一个月内瘦腿”“如何快速变美”以及“如何快速赚钱”,然后发现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,进而陷入新一轮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挑剔。
我们看着他人的同时,也在被他人注视。久而久之,这种注视内化为自我审查,时刻提醒我们还不够完美。人生变成了一场无限延时的考试,标准答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稍有差错就会掉下来。
4
如何摆脱完美主义?
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,摆脱它需要时间和行动。这里有一些实用的方法,可以逐步减少完美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1)承认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
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人无完人,我们会受到本性的限制,还会面临很多人力难以克服的因素。生而为人,不是为了时刻和自己战斗的;何况人的能力是发展的,我们在不断犯错又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。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,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完美主义倾向。
2)自我认知,自我了解
能够意识到“我太畏惧失败了”、“我害怕被拒绝”、“我担心暴露自己的缺陷”等想法就是一个突破。追求完美必然谨慎防备,可只有揭开这层遮羞布,暴露自己的缺点,才能知道要从哪里改变。
你小心翼翼维持完美表象的样子,一点也不美。
3)为成功而努力,但是也可以嘉奖失败的尝试
承认“完美”状态的不存在,并不等于拒绝为成功而努力。但努力的同时,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全力付出感到满足。
当自己取得成果的时候,给予自己奖赏或鼓励,让自己学会为成功而庆祝;当自己尽力了结果却不如人意的时候,也应该嘉奖自己的勇敢尝试和全力付出。
4)留意到自己的完美主义时,寻求反馈和批评
当留意到自己在一些场合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时,可以向他人寻求批评和反馈,当收到批评的时候,阻止自己进行自卫性的回击,这有利于克服我们对不完美的恐惧,接受自己的缺点,并且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。
5)采用启发法,以便更快地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
完美主义的另外一个“后遗症”是无法做出抉择。启发法或者说经验法则,则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——依据有限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,好处是能简化思维,能帮助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决策,当然也有人指出这种方法可能产生认知偏差。
什么是启发法呢?举个例子:在做客户方案时,预算、场地、效果等多项复杂因素交错时,你可以梳理出客户关注的核心点和评判的关键标准,然后选择满足最多项的方案。
当然,追求完美并不是一种错误,如果行动跟得上思考,那么完美主义也是一种幸福。但如果行动的效率跟不上思考,平添纠结挣扎,则也需要警醒与反思。
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,有时候人们需要接受的一个事实是,这是一个有缺憾的世界。
所以说到底,克服完美主义的方法就是,先上场。
福建pg电子官方网站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地址: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, AONONG
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-1
猪OKpg电子官方网站OA